|
世界糧食日,聽聽他的故事时间:2023-10-16 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 糧食安全是世界各國的重要命題 為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自1981年開始 世界各國政府 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 今天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將今年全球活動主題確定為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 同時,10月16日所在周是 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 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 ![]() 作為服務“三農”的市屬國有企業 西安農投集團也有這么一群人 數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在糧食領域 默默守護著糧食的安全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 他們的工作 ![]() 李海濤正在檢查糧食 乾縣梁村儲備庫位于乾縣梁村鎮107省道旁 占地面積61畝 現有高大平房倉9棟 設計倉容54810噸 全庫現有干部職工21人 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員 他叫李海濤 曾擔任乾縣梁村儲備庫的原儲運科科長 自1996年從陜西省糧食學校畢業以來 他就與糧食結下了不解之緣 轉眼間,27年的時間悄然而過 麥子熟了一茬又一茬 他的臉龐也不復青春模樣 常年烈日下的勞作讓他曬的黝黑 但他卻從未離開過這個辛苦的行業 并見證了西安糧食儲備工作 數十年來的發展變遷 1 從“磚頭”到“混凝土” 是糧倉邁上現代化管理之路 的重要見證 李海濤今年47歲,但有近27年的時間一直從事糧食相關工作,可以說,“糧食”不僅是他事業發展之路的起點,更是他前半輩子人生經驗的沉淀與濃縮。 1996年從陜西省糧食學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了對口單位從事糧食生產技術保障、糧農產品銷售等工作,因為專業能力強、業績突出,2014年他被調去負責糧食儲備工作。 ![]() 糧食出庫 剛轉入糧食儲備工作時,糧食儲存還采用的是磚頭砌的“蘇式倉”,需要將麻袋灌包堆積起來當圍墻,因倉儲空間有限,待儲糧食過多時,只能先堆積在露天的草垛里,這樣的倉儲環境不僅承重差,還易受不良天氣影響,不利于糧食儲存。 糧食喜歡干燥陰冷的儲存環境,為了讓糧食能夠住的更舒服、更安全,后來便有了“混凝土”做的高大平房倉,不僅地面承壓能力更強,投資成本相對較低,而且通風、降溫效果也更好。 ![]() 乾縣梁村儲備庫 乾縣梁村儲備庫目前就擁有9棟高大平房倉,設計倉容54810噸,現存西安市市級儲備小麥52516噸,倉內采用電子測溫、環流熏蒸、機械通風等技術,可以通過電腦控制進行測溫、殺蟲、通風等操作。同時,平房倉還配備了智能化糧庫系統,可以實現溫濕度自檢、智能化開關窗降濕等功能。從“磚頭”蘇式倉到“混凝土”高大平房倉,糧食儲藏運用的“黑科技”越來越多,管理更加科學現代化。 2 從“小家”到“大家” 是一份從不妥協的堅守 糧倉內部是由糧食堆積而成的一方世界,糧食高度接近6米,大約兩層居民樓的高度,糧倉有時受到天氣變化或智能檢測出現盲區等因素影響,需要對糧食數量進行人工檢查,為了保障數據精準,每個糧倉都需要選取最少五個測點,除此之外,李海濤和他的同事們還需要對糧食的溫度、濕度進行日常人工檢測,全方位保障倉儲環境安全可控。 ![]() 糧食測溫 除了日常的測量與檢查,儲運科的工作人員還需要進行數據記錄與分析、工作日志撰寫,機器定期維保等工作,這些都需要他們始終秉持認真嚴謹的態度,力求每個細節都精準完善,才能真正確保糧食儲備“萬無一失”。 ![]() 每日記錄 “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梁村儲備庫是一座需要日夜駐守的“堡壘”,為了儲備庫的正常運行,他們日常吃住都在這里,一周僅有一次與家人短暫相聚的時光,到了夏收時節,甚至忙到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家人雖然因長期的分離有些許抱怨,但卻始終支持他們的工作,“每次回家,家人都做好香噴噴的飯菜等我,那時候覺得有他們的支持,再苦再累也都不算什么”。 當清晨的微風送來陣陣涼意時,“守糧人”們早已開始了辛勤的勞作,但他們的眼神里卻始終飽含著堅韌與執著,從“小家”到“大家”,對于他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份愿為其奉獻一生的崇高事業。 3 從“夢想”到“現實” 是從匱乏到富足的時代變遷 食為政首,糧穩天安。糧食儲備是市場供求的“調節器”、救災應急的“蓄水池”和戰略安全的“壓艙石”,守護糧食安全,不僅是守護一份心安,更是守護國家繁榮發展的強國之基,而這壘石筑基的強大力量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像李海濤和他的同事們一樣的“守糧人”匯聚而成。 ![]() 儲運科榮獲2023年“西安市工人先鋒號” 今年,乾縣梁村儲備庫儲運科獲得了2023年“西安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這不僅是對他們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對他們平日里辛勤付出的認可。當談到儲運科這個團隊時,李海濤說:“‘與糧結緣’這么多年的我們,見證了儲備糧數量與日俱增,人民生活越發幸福,國家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因肩負著守護糧食安全的使命而感到無比自豪,即便工作再苦,也無怨無悔,這是我們的選擇更是我們堅守的信念”。 麥粒從指隙間滑落 留下的不僅是他們奉獻的青春 還有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或許高大的糧倉遮擋了日夜勞作的身影 轟鳴的機器讓話語難以被外界聽聞 但他們依舊選擇忠誠于 國家糧食安全事業 肩負起守護“國之大者”的使命重任 讓我們秉承 “擔當、勤勞、智慧、勇敢、創新” 的農投精神 走入田間地頭、走向工作一線 向他們學習 向“守糧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