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的能源革命,是如何進化的?时间:2023-11-03 如果有一個城市的能源發展,可以作為我國能源發展的縮影,那么陜西一定是其中之一。建國初期,陜西省的原煤產量僅占全國的1.8%,而如今,已經達到了16.8%。 從最初的“毫無存在感”到舉足輕重的煤炭大省,繼而又從煤炭舊能源,向光伏、氫能等新能源轉型,陜西的能源革命,是如何進行的? 01 煤炭:挖掘天賦 一個國家傳統的化石能源狀況,實際上就是“看命”。就像中東土豪們躺贏在石油上。但是,石油煤炭等能源,深藏于大自然之中,要想成為富豪,必須得先找到寶藏、再挖出來。 因而,普查、勘探,就跟打仗時的地下情報一樣,非常重要。偉人就曾把地質部,比喻為“地下情況偵察部”。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先后對石油、煤炭、有色礦山等多種資源進行勘探。在1980年,煤炭部把鄂爾多斯盆地列為全國三大找煤區之一,陜西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響應號召,決定“西進彬縣、北上神木”。 隨后,正在山東兗州進行“煤田大會戰”的一八五勘探隊,經歷了1600多公里、累計130多次的搬遷,帶著鉆機來到了神木瑤鎮。一八六隊、十四隊、一三一隊等多支勘探隊,也先后聚集到了寬曠的毛烏素沙漠,開始“探煤大會戰”。 環境的惡劣是自然的。當地民謠描述“盛夏身上曬出油,寒冬嘴上結冰溜;風起天地暗,風停路不見”。但這都抵不過當時人們的決心和毅力,勘探隊僅僅7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年的鉆探任務。幸運的是,老天確實也賦予了陜西祝福。 1982年12月8日,一八五隊提交了《陜北侏羅紀煤田榆神府區普查找煤報告》,報告稱,勘探區面積7894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儲量高達877億噸,使陜西探明煤炭儲量增加了4.5倍。這個儲量,使得神府煤田位列全球七大煤田,也確立了陜西煤炭大省的地位。 四十余年后,2023年10月,榆林市又發現了我國首個千億立方米深煤層大氣田,神府深煤層大氣田。大自然的饋贈,著實豐富。 1986年,神府煤田并列為國家“七五”期間重點項目,國家級煤炭開采動工。與此同時,幾百個小煤礦也如筍而出。黑金一出,致富無憂。在1998年時,榆林也被批準建設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基于煤礦多點開花。 伴隨著煤炭產業火熱朝天,陜西煤業也橫空出世。2004年,陜西政府將10家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合并,成立了陜西煤業集團公司。2006年,又合并了3家大型煤化工企業;2011年,又并入了陜鋼集團等企業。 2012年,煤炭結束了“黃金十年”,進入了產能過剩、價格陰跌的歷程。2014年陜西煤業上市,當年雖然是大牛市的開始,但很遺憾,歡欣快樂的是互聯網,和煤炭股無關。而更遺憾的是,陜煤也壓力山大,上市當年利潤下滑,上市第二年就虧損了30億元。 幸運的是,陜煤管理層沒有放棄。一方面,公司對資產進行梳理、管理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一場供給側改革,加大了行業煤炭行業的規范力度,加速了行業出清。2016年,陜西煤業扭虧為盈;2017年更是增長了280%,實現了凈利潤105億元。隨后也成為了高分紅的代表。 陜西煤業業績的反轉,還有一招“妙手”:押注新能源。 02 光伏:實業資本雙驅動 陜西的光伏企業不算多,但拿出來就是行業龍頭。 2004年,看到歐洲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李振國團隊也將西安新盟的業務拓展到了光伏行業。而其團隊在單晶技術路線上的持續研發,最終促成了單晶P型電池從萌芽到主流,這不僅使得隆基成為硅片領域的龍頭,也造就了光伏產業史上一座里程碑。 而除了產業之外,陜西煤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更為精彩。2017年6月,陜西煤業通過了對外投資30億元的議案,隨后便通過投資公司發行的產品,持續買入“隆基股份”的股票。6個月時間不到,持有的比例便達到了4.99%。 2018年1月6日,陜西煤業又直接買入了隆基股份10萬多股,完成關鍵一擊,使得陜煤合計持股達到了5%舉牌線。而且,公司發布公告稱,仍將會繼續買入。 伴隨著陜煤的買入,隆基股份也不斷上漲,漲幅幾乎有兩倍。但,如果只是這樣,故事仍不算精彩。 關鍵的時刻,很快到來。 2018年6月1日,隆基股份大跌7%,緊接著連續兩個一字跌停。整個光伏板塊的走勢也如初一輒。而背后原因則是“531新政”。該政策釋放了對光伏產業扶持力度減小的信號,這導致仍靠補貼政策驅動的光伏行業,就像個沒了拐杖的老人,瞬間跌倒,長臥不起。兩個多月時間,股價便腰斬一半。 兩個月的時間,就讓陜煤布局了16個月的投資,從浮盈變成了浮虧。1季度的增持,更是幾乎虧了一半。 這個沖擊、這個虧損,擱誰都要緊張了。陜煤的內部如何研判、決策,并不被外人知曉。但呈現出來的結果,是陜煤繼續增持,頗有當年長征到陜甘的決心。 后面的故事就比較清晰了,光伏的降本增效不斷推進,龍頭公司競爭力開始顯現。光伏沒有像老人離開了拐杖,反而像小孩子離開了父母的手,踉踉蹌蹌跌倒了幾次后,拍拍土便快速跑了起來。 隆基股份迎來了業績增長、市值增加,而陜煤的投資,也獲得了可觀的回報。而在投資光伏之余,陜西煤業的高管也被提名為贛鋒鋰業的非執行董事,公告稱,希望了解新能源產業鏈發展。 董指導我曾經招聘過一位石油工程師,負責新能源產業。我打趣他說,要把你培養為“自己的掘墓人”。確實,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清醒看待要革自己命的對手,也很難。煤炭在能源的地位必然會逐步退后,但并不意味著煤炭企業要坐以待斃,或手忙腳亂。 陜煤的做法,無疑給出了一個范式:用分析取代無視,用投資鋪路轉型,用合作彌補競爭。 陜西煤業基于傳統能源的紅利,享受到了光伏的紅利。隆基在光伏領域的探索還未停止,BC電池技術,仍待市場檢驗。而陜西的新能源探索,也還未停止。 03 氫能:基于優勢再探索 氫能,由于產能過程中并不會產生碳,因此被譽為“終極能源”。和石油、煤炭、太陽能等一次能源,它是二次能源,需要造出來。按照來源劃分,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奶奶)灰、(天真)藍、(股市)綠。 灰氫,指通過煤炭、天然氣等化石原料以及工業副產來制取氫,這種方式成本低,但碳排放相對較高;覛錇槟壳暗闹髁,占比達到99%左右。藍氫,是指在灰氫生產過程中,加入了“無碳”技術。 綠氫,是指電解槽制取的氫,它的特點是所使用的電能,主要是光伏、風電等可再生清潔能源。還有用核能生產的氫,被稱為(芭比)粉氫,規?梢院雎圆挥。 陜西在氫能方面的布局,則是從綠氫、灰氫出發。 比如綠氫方面,制取的成本大頭是“電費”。當電解水制氫所用的電力成本到達0.15元/度的時候,綠氫的單位總成本就會和灰氫差不多。這就意味著,灰氫會被綠氫取代。 如何降低電費成本呢?光伏,就派上了用場。尤其在西北地區陽光充足的地方,原本的“棄光”就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沖鋒的代表,則是光伏龍頭“隆基股份”。 2018年,隆基就開始關注氫,經過市場調研和準備后,公司瞄向了“制氫設備”堿性電解槽。2021年西安隆基氫能科技公司成立,同年也下線了首臺設備。隨后也中標了我國首個萬噸級綠氫示范項目——新疆庫車綠氫。 這個布局,對隆基是一次有意義的探索。一方面,氫的發展,可以加速光伏的普及,有助于加大公司光伏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客戶也有重疊。而氫能能否再造一個隆基,至少是值得期待的。 在灰氫/藍氫方面,陜西的發展,則是基于“煤炭老本”了。 榆林地區的煤炭、和煤化工產業,帶來了豐富的副產氫。陜西省能源局粗略估計,陜西每年化工副產氫超200萬噸,其中高品質副產氫每年約20萬噸。除了榆林之外,銅川、韓城等也在建設規;碑a氫純化項目,目標是形成2-3個千噸級燃料電池級氫氣工廠。 而且價格也優勢,根據智庫“上郡”的調研數據,陜西目前平均每公斤氫氣約25元,而長三角地區是70多元、珠三角地區是80多元、京津冀地區是60多元。 除了制氫之外,陜西也在全產業鏈布局: 延長石油,布局電堆制造技術;西安凱立新材料,聚焦氫燃料電池用鉑催化劑;陜汽集團,研發的氫燃料電池重卡已經推廣運行。雖然目前氫產業還在萌芽發展中,但就像光伏一樣,在低谷時往往更值得關注。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而陜西的能源革命,也是如此。大自然的饋贈、不安于現狀的探索、基于優勢的延伸,這才有了能源大省的地位。 |